食安風暴下,相對安全的非基因改造食品竄紅,衛福部食藥署今公佈基改食品標示的抽驗結果,共抽驗314件包裝基改黃豆、玉米,檢驗基改作物的特定轉殖基因,結果26件標示不合格(佔8.2%),除標示不實、應標未標分別處4萬~400萬元及3萬~300萬元罰鍰外,現規定的正確標示用語為「基因改造」與「非基因改造」,另有4件標示「非轉基因」、「非基因黃豆」等不完全正確用語,衛生局已要求廠商限期改標。
食藥署代理科長林澤揚說,目前全球都沒有基改綠豆,這次抽驗竟有業者標示基改綠豆依標示不實開罰,標示不完全正確部分,有業者標示非轉基因為中國用語,另有標示非基因黃豆或非基因改良等,都非該署規定的正確用語,衛生局要求限期改標。
他說,該署抽驗市售食品的基改標示,近3年的合格率都逾90%,已較2009~2011年不到90%高。(蘋果日報蔡明樺/台北報導)
食藥署代理科長林澤揚說,目前全球都沒有基改綠豆,這次抽驗竟有業者標示基改綠豆依標示不實開罰,標示不完全正確部分,有業者標示非轉基因為中國用語,另有標示非基因黃豆或非基因改良等,都非該署規定的正確用語,衛生局要求限期改標。
他說,該署抽驗市售食品的基改標示,近3年的合格率都逾90%,已較2009~2011年不到90%高。(蘋果日報蔡明樺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