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高鐵實施「寧靜車廂」措施逾3週,期間逾1.7萬件勸導案。高鐵今天表示,嬰幼兒及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旅客不在勸導範圍,另從即日起將勸導模式調整為口頭提醒及柔性引導。
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邀請交通部、衛生福利部及台灣高鐵就「高鐵公司推動寧靜車廂所引發正反意見,政策上路近一個月的成效及後續宣導因應」進行專題報告。
交通部書面報告指出,台灣高鐵8月22日公告修訂旅客運送契約,並自9月22日起正式實施,針對旅客有喧譁、以電子產品進行交談或視訊、播放通訊軟體提示音或影音媒體等其他明顯妨礙他人安寧行為,經勸導未改善者,得拒絕運送、解除或終止契約,實施初期以3個月為宣導期。
不過,這項措施卻讓帶孩童乘車家長感到焦慮,部分人士更質疑高鐵對小朋友不友善。台灣高鐵在報告中重申,勸導對象僅限於成人不當使用3C或喧譁行為,而孩童、嬰幼兒及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旅客不列入勸導範圍。
寧靜車廂措施引發外界討論,台灣高鐵表示,滾動檢討措施,包括宣導方式優化,取消「網袋寧靜車廂小卡」,改以T-Life雜誌柔性宣導,並暫時取下車販推車上原「寧靜車廂搖搖牌」,牌面更新設計中。
同時,還調整勸導執行模式,台灣高鐵說明,車安人員採自然互動方式進行勸導,以「口頭提醒」及「柔性引導」為主要勸導方式,兼顧秩序維護與旅客感受。
台灣高鐵表示,將加強服務人員溝通技巧及「同理心應對」訓練,提升現場應變與服務品質,並透過教育訓練課程及案例回饋機制,精進服務一致性與專業度。
根據台灣高鐵統計,寧靜車廂措施自9月22日上路後,截至10月13日,總勸導件數1萬7146件,執行班次共3736車次,平均每車次勸導4.58名旅客。
台灣高鐵表示,根據公司內部調查與旅客服務紀錄,近9成旅客表示支持推動「車廂寧靜文化」,顯示「提升車廂寧靜度」已成為社會高度共識,旅客普遍認同高鐵推動「安靜、舒適、友善」乘車環境的方向,勸導後配合度良好。
(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6日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