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七十餘歲的退休新聞工作者,想記錄過往精采的採訪生涯,在手機上寫起回憶錄,一個月打了上萬字後,視力開始模糊,老是看不清楚,就醫竟發現是黃斑部出血。
萬芳醫院眼科主任吳建良指出,黃斑部病變是已開發國家老年人失明原因第一位,老年人眼睛老化,短時間密集用眼,容易造成眼睛內脈絡膜血管新生,血管破裂則形成黃斑部病變,有失明風險。
隨著平板電腦、智慧型手機普及,黃斑部病變病例有增加現象,且不乏年輕人。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曾遇過廿幾歲的年輕人,近視度數僅三百度,卻出現黃斑部病變,原因不明;可能的解釋就是他是重度智慧型手機使用者,接觸螢幕時間太長所致。
陳瑩山說,根據統計,美國的黃斑部病變患者,九成五都是老年人,台灣黃斑部病變的老年患者,卻僅僅占了六成五,有三成是近視八百度以上的近視黃斑部病變,百分之五是自發性黃斑部病變。
陳瑩山也發現,自發性黃斑部病變近來病例明顯增加,「一個月就遇到十幾個。」
這名用手機寫回憶錄的退休新聞工作者,經過治療,目前已好轉,醫師請他以後不要再用手機寫回憶錄了。
陳瑩山建議,預防黃斑部病變,平時要多吃綠色蔬菜、黃色水果等,也要避免眼睛照射過多紫外線,盡量減少直視平板、智慧型手機螢幕等。(聯合報╱記者吳佳珍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