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診離職潮未退 台北仍逾百人等床 工會示警錢進「大水庫」 促加薪再撥款
急診壅塞問題嚴峻,健保署宣布每年加碼至少30億元救「急」,最快5月上路,第一線人員最關心的,莫過於這筆錢能不能用在改善勞動條件。護理團體透露,直到昨日都還有許多人排隊等離職,5月上路恐緩不濟急。急診醫師則提醒,應看到醫院確實增加聘雇費用、勞保投保金額提升等「證據」再給錢,否則加碼的錢進入醫院「大水庫」,醫院拿到了,護理師的薪水卻沒有增加。
「為什麼還要拖到5月?根本緩不濟急!」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指出,直到昨天都還有十幾個急診室護理師排隊等離職。這麼重大的決定,已是全民共識,每個政黨都支持,立刻開會就能過,恐怕到5月風頭過了,又會喊沒錢了。
陳玉鳳說,護理人員離職率創下30年來最高,和平醫院近日還宣稱沒缺護理師,實際上是關掉3個病房,相當於60名護理人員的照護量。既然要提高護理費,就應該說清楚,每名護理師加薪多少?基層人員最討厭畫大餅,每當說給補助,最後錢不是被醫院拿走,否則就是只加個幾百元。
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、急診醫師陳亮甫說,健保加碼,是把錢給醫院,但第一線關注的是,護理師的薪水有沒有調升?過去健保署只負責給錢,勞動條件是他人的責任,若要處理護理人員出走問題,要做的是讓錢花在刀口上,除非看到醫院改善待遇的證據,如:聘雇費用的成長、勞保投保金額的提升,不然就不給錢。若不這麼做,加碼的費用只會進入醫院的大水庫,醫院拿得更多,薪水卻沒有增加。
不同於其他科別可決定一天要做多少手術,急重症的治療是不可控的,要擋也擋不了。陳亮甫說,在健保有限資源之下,一方得到加碼,另一方拿到的錢就會減少,這筆錢對急診來說是必須的,未來也不能斷炊,建議計入成長率中,確保預算不受排擠。
截至26日晚間9點15分,台大醫院住院等待人數有71人、台北馬偕62人、萬芳醫院33人、新光醫院32人、台北國泰20人、北榮20人、三總18人。陳亮甫觀察,近日到急診的民眾有稍微改變,相信是報導帶來的影響,甚至有民眾特別解釋自己不是故意找麻煩,而是診所要求掛急診。對於壅塞情況還要多久,他也難以預估。(中國時報 林周義、鄭郁蓁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