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8課綱實施至今已經四年,各界雜音不斷,日前更傳出108課綱的頂大理工科系新生,有成績下滑現象。課綱及教育政策,該如何讓下一代在Al時代保持競爭力,是產官學界亟需集思廣益的課題。
立委張其祿、1111人力銀行以及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,於今(3)日共同舉辦「科技人才教育公聽會-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」,吸引近百位產官學人士、教育工作者、家長代表以及學生代表參加。與談人包括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、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陳竹亭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學聖、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、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、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、台北市家長協會副理事長魏名聰,以及精英電腦(2331)人資副總徐永康等,各界專家提出精闢建言共商人才對策。
立法委員張其祿表示,自己在中山大學任教,便觀察到學生基礎能力不足、難以銜接大學課程的情形,當基礎都沒學好,就要去整合、創意思考,等於「還不會走路,就想會跑步。」他說,素養及整合創意能力固然重要,但基本能力是否扎實,仍是關鍵。
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學聖提出三點呼籲,包括應停止教改10年,讓師生都能安養生息,免於一直適應新環境;第二,拜託教育部放手,給學校調整校系招生更多彈性,而非嚴格總量管制;第三,後段學校退場時,也要顧及偏鄉學子受教機會。
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,則聚焦於教育現場困境,表示108課綱上路後,教師加開各種多元選修課,但員額並無增加,讓教師疲於奔命、操鐘點。
針對108課綱當中,數理科目的變革,最受到關注的是「自然科必修學分減少」。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,在考招連動之下,等於大學考試只考必修學分內容,且上課時數縮減,教師只能趕課,有資源的學生去補習班、沒資源的學生就更加弱勢。
前述自然科減少的必修學分,則挪移至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。一名臺大學生直言,探究與實作課程教育部未編課綱,無法評量學生到底學到什麼,「只是做好玩的東西」。不過,一些教師也肯定探究與實作課程,得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。一名中國文化大學光電物理系老師說,發現有些學生因為探究與實作課程,喜歡上物理,系上招收到更多有熱情的學生。
對於108課綱是否影響學生基礎能力,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,學生基礎能力表現趨勢需更長期追蹤。台北市家長協會副理事長魏名聰、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丁志仁皆指出,近幾年疫情線上教學的影響,也是應納入考量的因素。(經濟日報 孫嘉君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