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新生兒每三人有一人在媽媽挨刀下出生!昨天是母親節,衛福部統計剖腹產率從二○一七年的卅五.二%一路上升,二○二三年已達卅八.四%創新高,有五.二萬名寶寶剖腹產。
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諮詢顧問洪泰和表示,剖腹產率上升與孕婦年齡變大、變胖趨勢,增加併發症有關,還有現代人生得少,有些更是人工生殖辛苦得來的寶寶,醫師可能以「母嬰均安」前提評估剖腹產以防萬一。另外,挑吉時生產現象仍存在,會請民眾配合孕期滿卅八週以上、挑一般上班時段、多提供幾個時段等。
不過,洪泰和強調,若可順利自然分娩好處較多,因寶寶經過產道時,會受到壓迫而使肺部羊水清得更乾淨、呼吸更順暢,且產婦陰道失血量較小、產後恢復較快、併發症風險也較低。
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則指出,台灣高危險妊娠案例增加而使剖腹產上升,通常評估「利大於弊」會動刀,確實救了不少人。
(自由時報 林惠琴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