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應台商回台用地需求,經濟部南北雙管齊下,新版「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」4月上路,擴大納入都市計畫及非都工業區,可創造276萬坪廠房面積、增加3162億元產值,挹注北部用地;南部則盤點台糖土地,預計可在中南部五縣市新增1239公頃土地,若全數開發可增加867公頃工業用地。
經濟部預估,今年台商回台投資將達7千億元,為因應第二波回台的土地需求,在較難開發新工業區的北、中部,新版「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」透過增加容積擴大廠房空間。根據該方案,基準容積在240%以下者,若符合條件,可放寬容積至法定的1.2倍,再輔以現行容積移轉機制,可提升至1.5五倍,等於容積率最高可達360%;不過,必須符合新增投資、向地方繳納回饋金或回饋空間等。
經濟部評估,新版方案在政府編定開發工業區、都市計畫及非都工業區,分別可增加149、668及97公頃樓地板面積,換算可創造276萬坪廠房面積。
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指出,目前已有32家廠商表達申請意願,包括北部28家、中部3家、南部1家,實際申請則有8家,集中新北、桃園、台中,共可新增8244坪樓地板面積、117億元投資;其中,最高獎勵容積為林口某案達45%,其餘約15%至17%。
南部方面,台糖日前提出兩千多公頃土地供工業局檢視,現勘後約1239公頃符合條件。楊伯耕指出,這些土地分布在彰化以南,包括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及高雄,各地約200公頃。這些土地都確保有縣道以上對外道路,供水供電沒問題,開發可行性相當高。〔自由時報黃佩君/台北報導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