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(7/15)接受《蘋果新聞網》訪問時指出,根據最新歐洲(EC)模式模擬,今起到下周一(7/15~19)太平洋高壓勢力減弱東退,菲律賓東方、南海及台灣附近逐漸發展成季風低壓型態,而「季風低壓」為大尺度的低壓環流,水汽多、大氣不穩定度高,午後容易有強對流發展,伴隨雷擊、強風、瞬間強降雨、冰雹等劇烈天氣,其他時間偶有局部短暫降雨,各地白天高溫略降,但高溫仍有35至36℃。
不過,吳德榮表示,下周二、三(7/20~21)台灣附近的水氣與「熱帶擾動」的發展及動向有關,因有「不確定性」,天氣的變化需再觀察。
至於大家關心下周是否有颱風生成,吳德榮表示,各國模式模擬顯示,「季風低壓」東側有水汽輻合,有利熱帶擾動發展,根據美國(GFS)模式最新模擬,下周日(7/18)晚上,熱帶擾動強已有颱風強度,位置則在日本琉球東方海面,路徑則調整為向西北朝東海前進,而歐洲模式同時模擬,強度依然較弱,發展也較慢,仍在琉球東南方海面醞釀打轉,未來則向東北遠離。
吳德榮分析,儘管熱帶擾動曾被美國模式模擬為直接侵台的颱風,但最近幾次模擬已大幅度調整,改撲向東海,由於熱帶擾動醞釀的環境複雜,模式4、5天後模擬,已存在相當大不確定性,即使美、歐最新資料皆顯示其未接近台灣,但現在不是適合遽下定論,建議還是持續觀察模式調整。(蘋果日報許敏溶/台北報導)